3月5日,成都,四川省革命傷殘軍人休養院。成立70年來,該院傷殘軍人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,力所能及為祖國建設作貢獻,義務做傳統教育報告近萬場,產生了積極的社會反響。2019年,該院被表彰為“全國退役軍人工作模范單位”。人民視覺供圖
“愛祖國、恨敵人,是我們的個性,征服困難是我們特有的才能,我們有堅強的意志,我們有顆永不殘廢的心!”10月25日,記者跟隨退役軍人事務部組織的“崇尚英雄、學習英雄、關愛英雄——走進優撫醫院”主題采訪活動,來到四川省革命傷殘軍人休養院(以下簡稱“休養院”),志愿軍老兵涂伯毅與戰友付仲陽面對成都市新都區繁江小學的師生,朗誦起了詩歌《我們的心永遠忠于黨》。
當天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1周年紀念日。聽完兩位老人的朗誦,繁江小學五年級學生陳果激動得臉都紅了:“涂爺爺、付奶奶的戰斗故事讓我特別感動,等我長大了也要去當一名軍人,像他們一樣保衛祖國,為社會作貢獻!”
涂伯毅今年90歲,付仲陽比他小4歲,像這樣的詩朗誦,兩位老兵這些年來表演過很多次?!白鳛橐幻艘圮娙?,現在我的使命就是把愛國主義精神傳遞到更多人,尤其是青少年心里?!蓖坎阏f。
一
70年前,在朝鮮漢江北岸文福里遭遇的凝固汽油彈,讓涂伯毅的面部、雙手和全身大面積燒傷,留下了終身的殘疾。
“那時我才20歲,毀容對于一個年輕人來說真是非常痛苦的,走在路上都擔心會嚇著別人?!蓖坎阏f。
付仲陽則常常講起一件趣事,“1958年巡演時,一名小學生給我寫信,信的最后一句話是‘付奶奶,祝你永垂不朽’,可那個時候我才只有20多歲呀”。
14歲參軍,15歲跨過鴨綠江,16歲參加上甘嶺戰役,文藝兵付仲陽是朝鮮戰場上“勇敢的小歌手”。她曾在距離敵軍只有100米的哨所,為前線戰士輕聲歌唱。上甘嶺戰役打響后,付仲陽和戰友一起在戰場上抬擔架運傷員,不幸腰部受重傷。
“第一次見到殘疾證的時候,心里真不是滋味?!备吨訇栒f。
休養院黨委書記劉航介紹,不少戰士負傷后都經歷過思想的動蕩期。休養院當時組織開展戰“三關”活動,即挑戰“思想關”“生活關”和“學習關”,將思想教育、娛樂教育融入醫療康復護理的過程中,除了提供掃盲教育、愛國主義教育等課程,還為休養員們組建了舞蹈、寫作、課余演出隊等興趣小組?!白寕麣堒娙嗽趥】祻偷耐瑫r,重新樹立起生活的信心?!?/p>
“和戰場上犧牲的戰友比,我們能夠活下來已經是一種幸福了。雖然我的手蜷曲了、面目改變了,但是我的革命意志沒有變?!蓖坎?、付仲陽都加入了課余演出隊,消沉的情緒漸漸振奮起來。
“涂老9月到成都一所小學去作講座,他一走進禮堂,全場近千名師生起立鼓掌,那場面真是讓人印象深刻?!眲⒑秸f。
87歲的志愿軍老戰士周全弟近來去看了《長津湖》,電影才放到一半他就離場了,“為啥沒看完?我心中實在難過,再看下去眼淚就要流光了?!?/p>
1950年,周全弟和戰友們在朝鮮長津湖以南的黃草嶺埋伏了三天三夜,到了第四天,趴在雪地上的周全弟已經手腳麻木、站不起來了。由于重度凍傷,他的四肢被截除。
不甘心就此在病床上過一輩子,周全弟將筆纏在斷臂上練習寫字,鋼筆字練好后,又開始纏著毛筆訓練。下了10多年的苦功,周全弟終于練成了抱筆書法。
“周老可是我們的書法家,已經出集子了?!弊哌M周全弟在榮軍病區4層的家,劉航介紹,2012年休養院為周全弟出版了一本《一級傷殘軍人周全弟抱筆書法集》,“周老的抱筆書法形成了獨特的風格,他身殘志堅的精神對其他傷殘軍人也有著很大的鼓舞作用?!?/p>
“我哪里是什么書法家喲?!敝苋苄χ鴵u搖頭。周圍人撫平宣紙后,他用雙臂抱起一支毛筆,咬住毛筆尾部調整好筆尖方向,然后流暢地寫下兩個蒼勁有力的大字:忠誠。
二
《最堅強的人》是四川省榮軍博物館常年放映的一部紀錄片,影片記錄了1958年課余演出隊到北京政協禮堂匯報演出的盛況。擔任合唱指揮和舞蹈演員的涂伯毅、靠著斷臂和右手吹奏特制竹笛的易如元,以及歌聲甜美的付仲陽,都在紀錄片里留下了身影。
匯報演出大獲成功后,被周恩來總理稱贊為“人民的戰士、人民的藝術家”的課余演出隊,開始在全國50多個城市巡回演出。易如元的妻子胡洪文至今還記得課余演出隊在各地引發的轟動效應。
“一聽說是‘最堅強的人’來了,排隊的人很多,大家都想看看志愿軍戰士表演的節目,學習他們那種樂觀無畏的精神?!焙槲恼f。
1959年,結束了巡回演出,課余演出隊回到成都,在之后的60多年里,由課余演出隊發展而來的休養院老戰士宣講團,充分發揮傷殘軍人們“活歷史”“活教材”“活榜樣”作用,義務作了近萬場愛國主義教育、革命傳統教育和國防教育報告。老戰士宣講團的人數,也從最初的20余人發展到70多人,目前還有11名平均年齡85歲的老戰士堅守在宣講一線。
近年來,隨著時代的發展,老戰士宣講團也在不斷開拓微黨課、情景教學等新的宣講形式,部分成員受邀參與口述歷史史料采集、電視宣傳片拍攝等項目,也間接豐富了宣講內容。
2021年,老戰士宣講團獲得了中央宣傳部、退役軍人事務部、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授予的2021年度“最美退役軍人”稱號。
“年過八旬,還能獲得這樣的榮譽,我感到很幸?!,F在我身上還有一些余熱,我愿用一個軍人的姿態去發揮這點余熱,讓休養院的革命精神、榜樣精神去激勵更多的人?!备吨訇栒f。
三
建院以來,休養院先后集中供養了2800多名傷殘軍人,其中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約有2200人。志愿軍老兵易如元在休養院已經住了65年,他清楚地記得自己受傷那天是1953年3月17日。早上8點左右,他正在朝鮮板門店鐵架山281.7高地上觀察敵機?!巴蝗痪蜎]了知覺,醒來的時候發現自己是趴著的,兩只眼睛什么都看不到,鼻子出氣呼呼地響,一摸才知道鼻子被炸斷了,再去摸左手,也只剩一張皮了?!?/p>
在休養院安度晚年的易如元,如今閑暇時喜歡拿起特制的竹笛吹奏《中國人民志愿軍軍歌》。近來,家里墻上安裝的緊急按鈕,讓他的日常生活更加便利,“身上不舒服了,我們在樓上這么一按,下面醫生就曉得了,真是方便得很”。
據榮軍病區主任侯曉敏介紹,易如元提到的緊急按鈕是榮軍病區智慧化病房建設的一部分。
“我們引入了老年綜合評估系統、智能床墊監測系統等項目,傷殘軍人的心率、呼吸、血壓、血氧甚至是翻身情況,都可以在系統里實時監測到?!焙顣悦粽f,考慮到抗美援朝老戰士年事已高,院里還專門成立了由5名醫生和15名護士組成的醫療護理小組,每天上門負責這些老戰士的醫療護理工作。
醫療設備再先進,醫護工作中的情感關懷都是不可替代的?!拔沂?990年來到休養院的,與院里不少志愿軍戰士已經相處了30多年??吹胶芏嗬媳池撝鴩乐氐纳眢w殘疾,還在積極為國家貢獻著自己的一分力量,怎能不受觸動?!眲⒑秸f,“休養院就像一個溫暖的家,要用心用情才能做好集中供養對象的服務保障工作?!?/p>
中青報·中青網見習記者 李璇 來源:中國青年報
2021年11月04日07版